音箱怎麼轉都聽不出差別?練團老是聽不到自己的貝斯?-聽覺篇
先別急著狂轉音量鈕,也先別懷疑自己是不是耳背,影響聆聽的因素很多,有先天的生理構造、後天的聆聽習慣、環境的特性、音頻的特性、器材的使用、音樂的風格、演奏的方式,必須一個一個逐步釐清它們各自的影響與關連。
1. 聽覺特性
首先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們所能聆聽到的聲音是有範圍限制的,介於20~20000Hz之間,而實際上即便在這個範圍之內,我們的耳朵對於不同頻率的聲音,仍然有著不同的靈敏度,並且存在個體性的差異。不過ㄧ般而言,我們聽覺最靈敏的範圍落在2000~5000Hz之間,也就是說若要在聆聽上達到ㄧ致的聲音強度感受,範圍在2000~5000Hz之外的聲音,需要更大的音量,並且若要達到ㄧ致的聲音強度變化,以聲音變大的程度一致為例,範圍在2000~5000Hz之外的聲音,實際上需要增加更多音量。
以最常見的24格四弦電貝斯為例,其音域的基頻範圍落在82.41~783.99Hz,完全落在聽覺上較不敏感的區段,也就是說若要在聽覺上達到與電吉他一致的聲音強度以及聲音變化程度,電貝斯都需要更大的音量。而這個現象提供我們最重要的認識是,我們本來就比較容易注意到貝斯以外的聲音,例如主唱或吉他,這是我們無法透過意志力或練習而改變的。
2. 聆聽習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相類似的經驗,也許是打電動打得入迷,或者發白日夢發得出神,而完全忽略了當下環境裡的各種聲音,又或是因為很專注地在聽某個朋友說話,而忽略了其他聲音。這樣的現象顯示了我們的聽覺也是有聚焦能力的,遠離焦點的聲音會變得模糊不清、甚或被忽略,它與你的注意力擺放於何處相關。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另外ㄧ種經驗,它可能是ㄧ段朗朗上口的旋律,也可能是一股惱人的噪音,讓你無論如何都無法忽視,只能靜待洗腦或被惹惱,這時候你的注意力不由自主或情非得以地擺放在那些聲音上,喪失聆聽的自主權,我們不會說這不能算作注意力,畢竟你確實聚焦於那些聲音,但卻不ㄧ定會說這是專注了。而與此種經驗相對的則是,無論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好好注意的某些聲音,例如數學老師精湛的數學證明,佛光電視台的人生智慧,聽著聽著只有想睡而已。
從這兩種經驗裡,我們知道雖然耳朵無法像眼睛一般輪轉開闔,卻也能夠主動地選擇聆聽對象,但也正因為它無法自由地輪轉開闔,自主的選擇仍會受到外在干擾。因此練習在各種狀況下總是能夠專注在自己所想關注的聲音上就變得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這些現象都無法脫離個人偏好以及認識經驗,我們對於特別喜愛以及特別厭惡的事物都有極高的敏銳度,對於無感的、艱澀難懂的則特別無法聚焦,與其說無法聚焦倒不如說是不知道該聚焦於何處,因而出現對某些事物無法不去注意以及對某些事物無法專注的兩種現象。因此除了練習讓自己在各種狀況下都能夠讓聽覺聚焦在所想專注的聲響外,還必須對於聲響有更多的認識,以貝斯為例,如果你對於當下在練習或聆聽的曲子,熟稔於它的旋律、段落結構、和聲組成、節奏形態以及演奏方式、甚至是與其它樂器之間的關連,那麼你對於貝斯的敏銳度必定大幅上升,因為你很清楚它會在何時、伴隨什麼樣的情境、以什麼樣的音色、發出什麼聲音,因而甚至可以在聲音微弱、或模糊不清的情況下辨識出它。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