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aHaHa Bass

速度瓶頸?疑難排解程序全公開!-認識篇(2/3)


2-3. 動作的內容

動作的內容是在描述我們的身體,透過什麼樣的動作來達成目的,因此它旨在描述整個動作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發生了什麼事,可以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動作的發起、動作的持續與動作的結束。

動作的發起-爆發力

針對一特定目的,能夠在多短的時間裡達到特定程度的出力,發起動作。

動作的持續-肌耐力

針對一特定目的,能夠持續動作多長的時間。

動作的結束

一個動作的結束通常就是下ㄧ個動作的開始,因此動作結束的瞬間會順勢回到靜態的姿勢,要麼是原初的基本姿勢,要麼就是下一個動作的準備姿勢,這個部份則會附帶其他動作,移位或為切換技巧而姿勢轉換之類的。

針對單一動作,以我們的右手而言,使琴弦震動的過程幾乎是ㄧ瞬間的事,我們不會希望作太久的準備,也不會希望手指停留在琴弦上太久,而是希望手指在ㄧ瞬間通過琴弦彈奏出音符,這串描述點出了右手爆發力的需求。至於左手,同樣我們會希望在ㄧ瞬間按好琴弦,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期望它持續地按住琴弦直至這個音符結束,因此我們瞭解到左手關於肌耐力的需求。但假如這就是關於動作內容的全部,那麼似乎我們的右手並不存在肌耐力的需求,這似乎與我們的經驗相違背,彈快或彈久的時候手很痠哪!因此還必須進一步指出同一動作反覆相繼的狀況。

相同動作反覆相繼

關於動作的持續還有另外ㄧ種狀況是:同樣的動作持續地反覆相繼,必須特別說明的是,這裡所指的相同動作是相同目的的動作,右手食指與中指的交替撥弦因而被看作是相同動作的反覆相繼,在這樣的看法下,由於觀看到出力-回到靜態姿勢的循環過程,右手對於肌耐力的需求才會被發現,同時能讓關於爆發力的觀察變得清晰。而左手的肌耐力需求也會因此被區分為兩層,一層是使單一音符持續的肌耐力,下ㄧ層是使多個音符之間綿延不斷的肌耐力。

然而這樣依據目的將動作分類,會不會也因此讓我們喪失其他觀點呢?顯然如果把右手的食指、中指,或把左手按弦的四指看作是同樣的動作,我們會喪失瞭解不同手指與其動作之間的差異與關連。因此我們必須再進一步深入探究。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